南堂佛影
清嘉慶年間的《新安縣志》記載,「佛堂門在鯉魚門之東南……其北曰北佛堂,其南曰南佛堂,兩邊皆有天後古廟。北廟建於宋,有石刻碑文數行,字如碗大,歲久漫滅,內有『咸淳二年』四字……其南堂之山乃孤島也。」北佛堂天后廟是現在的清水灣大廟,而南堂是現在的東龍島。南北佛堂對峙形成了佛堂門海峽,掌控著從鯉魚門西來的航道。
1950年代,在清水灣大廟後山,發現了一塊南宋咸淳十年(1274年)的刻石。內文有一段「考南堂石塔建於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」,這是關於南佛堂最確實的記載。現今的東龍島上只有一座建於清代的洪聖爺廟,那麼千年以前的南堂佛寺石塔能否找到痕跡呢?2016年,帶著這樣疑問的幾位考古學家踏上了東龍島,開展了尋找南堂佛影之謎。
他們來到了南堂碼頭附近的南堂村,從這裏的海灘可清晰看見對岸的大廟。位置與文字記載極為相符。海灘後有高地台,從坍塌的剖面看得見豐富的文化層堆積,動手挖掘了一下,竟然發現了疑似宋代的遺物。考古隊認定這可能是南佛堂的所在,故在此試挖了兩個小型探方,果然發現了宋代的瓷器、陶器、瓦片和地磚。
五年後,我隨著當年參與考古勘查的考古學家,來到了南堂村這可能是南佛堂的所在。當年的探方痕跡已經找不到了,海灘的斷崖還在,文化層清晰可見。沙灘上仔細尋找會發現古老的陶片和瓷片。南堂佛影的發現,就是這樣通過歷史文獻和實地調研,再加上田野考古的專業知識,抽絲剝繭像偵探破案般的還原了歷史的真相,這比尋得寶藏還令人興奮,這就是考古學的魅力所在。
